在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下,印度经济已逐步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,但复苏势头正遭遇明显的外部挑战。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对新兴市场形成冲击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通胀压力、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抑制外部需求等,都成为印度经济继续增长的障碍。
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,过去两年印度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经济增长。在政策支持下,印度经济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。印度中央统计局2月末发布的宏观经济预估显示,印度2021-2022财年(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)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疫情前2019-2020财年水平。
不过,这一复苏势头正面临更加不利的外部环境。
印度央行表示,由于美联储加息以及俄乌冲突导致地缘政治环境恶化,外国投资者连续六个月抛售印度股票。仅今年3月,外国机构投资者就从印度股市撤出资金4100亿卢比(1美元约合76卢比),加剧市场波动。从年初至今,印度主要股指呈现下跌趋势。截至4月15日,印度央行外汇储备已连续六周下降。在截至4月1日的一周,印度央行外汇储备大幅减少111.73亿美元,降至6064.75亿美元。在这六周时间内,印度央行外汇储备累计减少282.28亿美元。
与此同时,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加剧通胀压力,对印度经济的冲击尤为明显。据统计,印度超过80%的石油消费依靠进口,95%的葵花籽油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。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给印度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凸显。
此外,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也对印度经济带来负面影响。IMF在最新一期《世界经济展望报告》中大幅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,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仅将增长3.6%,较1月份预测值下调0.8个百分点。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晦暗,意味着印度对外贸易或将陷入不振。业内预计,外部需求对印度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明显趋弱。(摘自:新华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