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“体育+消费”潜力不断释放,运动成为居民消费中的一大热点领域。国庆假期期间,多地冰雪运动项目提前升温,徒步、桨板、陆冲等小众新潮运动“出圈”,更多的体育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了新奇、健康的消费体验,同时也为消费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当前,我国体育消费规模约1.5万亿元,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.8万亿元,规模接近翻一番。各界对“体育+消费”发展前景乐观,随着运动场馆及各种公共健身设施持续完善、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提升,体育产业发展将步入快车道。
冰雪运动消费升温。随着室内冰雪场馆的兴起,冰雪运动不再受地理、季节限制,不光在北方红火,在冰雪资源稀缺的南方也受到热捧。今年国庆假期,全国滑雪的订单量月环比增长400%以上,其中广东等南方省区在滑雪订单量、预订用户数等方面名列前茅。
小众运动持续火爆。随着公共健身设施的完善与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,公众的健身方式新意迭出,桨板、飞盘、腰旗橄榄球等小众运动项目不断“出圈”。这些参与性高、趣味性强的运动成为“体育+消费”中的新潮流。小众运动的火爆带动了相关运动的装备销售以及运动培训市场。据天猫平台的数据,飞盘及相关运动服装等销售量较去年增加了11倍以上。“十一”期间,广州、北京的体育用品运入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.5%、19.5%,其中小众运动的体育用品贡献明显。近3年,飞盘相关企业注册年平均增速近20%;滑板相关企业注册年平均增速达16%。
体育消费新场景剧增。随着“体育+消费”持续火热,各种消费的新场景、新业态不断涌现。国庆假期以来,全国不少地区都在尝试融合“体育+”理念,将集竞技、休闲、娱乐于一体的体育活动打造为提升旅游特色、带动消费的载体。
今年7月,国家体育总局印发《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》,推动体育消费成为稳住经济大盘、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评审专家王裕雄表示,体育在扩大居民消费、培育新兴业态以及促进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巨大。“要深挖市场潜力,精准供需匹配,同时完善服务体系,为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增长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。”
(本文来源: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 )